朝代:現代
作者:陳寅恪
yī shēng fù qì chéng jīn rì ,sì hǎi wú rén duì xī yáng。
一生負氣成今日,四海無人對夕陽。
古: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◆陽【下平七陽】
今:通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 ◆陽【十唐,ang,iang,uang】
出自:陳寅恪《憶故居》
作品原文拼音及韻律:
渺渺鐘聲出遠方,依依林影萬鴉藏。
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通 ◆藏【下平七陽】
一生負氣成今日,四海無人對夕陽。
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◆陽【下平七陽】
破碎山河迎勝利,殘馀歲月送凄涼。
仄仄平平通通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◆涼【下平七陽】
松門松菊何年夢,且認他鄉作故鄉。
平平平仄平平通 通仄平平仄仄平 ◆鄉【下平七陽】
【釋義】
渺渺鐘聲出遠方,依依林影萬鴉藏。鐘聲渺遠而悠揚,林影依依可愛,群鴉歸巢,故鄉的回憶總是溫馨的;而此刻漂泊嶺南的作者卻有家歸不得。由于奉行自由之思想、獨立之精神,絕不依從任何一個政黨的思想,即使在抗戰取得勝利的日子,可作者內心深處的孤獨與凄涼仍然無法排遣。
破碎山河迎勝利,殘余歲月送凄涼。作者眼中的山河早已破碎,破碎的還有中國的文化,還有中國人的尊嚴,中國人的精神家園。即使在舉國同慶的日子,詩人仍然擺脫不了內心深處的孤獨與凄涼。“人間不會孤游意,歸去含凄自閉門”,也許只有早已遠去的、“贏得大清干凈水的靜安先生才是詩人的知音。
一生負氣成今日,四海無人對夕陽。 一身傲骨、一腔正氣、一生不愿隨波逐流之氣、一天的浩然之氣。在一九四五年那個舉國同慶的日子里,一代大師留給了我們一個默默凝視夕陽的孤獨的背影。而此后的四十年,大師是寂寞的,直到新世紀的曙光照耀神州大地,當中華民族開始偉大復興之路時,人們開始重建被我們自己曾經一再否定的文化,于是,若干年前那個夕陽下的背影,又被人們重新提起。一個沒有大師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隸之邦,一個有大師而不知尊重的民族則是不可救藥的生物之群。
【一生負氣成今日,四海無人對夕陽的問答】
一生負氣成今日,四海無人對夕陽什么意思?
答:”一生負氣成今日,四海無人對夕陽“的意思是恪盡職守,寧可失意,表達了一種孤獨、寂寞和悲涼的意境。 鐘聲渺遠而悠揚,林影依依可愛,群鴉歸巢。一生都堅守自己的追求,放眼四海只好我一個人獨自看夕陽。破碎的山河迎來了勝利,殘留的歲月仍舊趕不走悲涼。竹門松菊已然成為夢中之物,只好把他鄉當作故鄉。
一生負氣成今日,四海無人對夕陽什么意思?
答:我自幼就負一股不平之氣,沒成想到了今天這個局面;環顧海內,一個人孤零零地對著夕陽。遠方傳來了渺渺的鐘聲,森林的樹影中藏著很多烏鴉。我自幼就負一股不平之氣,沒成想到了今天這個局面;環顧海內,一個人孤零零地對著夕陽。破碎的山河迎來了勝利,余生僅剩的歲月獨留我一個人凄凄涼涼。那些高貴的松柏氣節都是什么時候的夢啊,現在我只能把他鄉認作故鄉。
一生負氣成今日。陳寅恪先生的“負氣”, 指的是他人生追求“獨立之人格,自由之思想”。好男兒志在四方,陳寅恪博學有才,志在四方。另一方面,正因為身在異鄉,臥病而思鄉,人之常情,從而為下文做好鋪墊。
四海無人對夕陽。既可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為孤獨無依,又可引申理解為空有才華卻不得認可,知音難覓壯志未酬之意。
縱觀全詩并結合其后來生平,陳寅恪并不后悔“一生負氣”,而是自始至終詮釋“一生負氣”,風雨飄搖的歷史歲月中,恪守文人的清高和骨氣而不移,不曾負過自己名字中的“恪”字。
【翻譯】
英:Life into today, no one on the sunset
韓:?? ? ?? ? ??? ? ????, ?? ?? ?? ? ?? ?? ? ??
繁:一生負氣成今日,四海無人對夕陽
本文圖片皆有版權
http://www.seeagt.live/view.php?id=77307